董明珠“海归间谍论”引发争议,胡锡进呼吁道歉

【纬度新闻网】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近日在公司临时股东大会上的言论引发舆论风暴。她表示,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并称公司只在国内高校培养人才。此言论被指涉嫌歧视海归群体,与国家鼓励海外人才回流政策相悖,引发广泛批评。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公开发声,呼吁董明珠为此道歉。
4月22日,格力电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议案,71岁的董明珠全票当选新一届董事长,开启第五个三年任期,但不再担任公司总裁。在回应投资者关于管理层年轻化和人才培养的提问时,董明珠表示,格力选人不看年龄和资历,注重思想年轻化、创新能力和责任心。然而,她随后抛出“绝不用海归派”及“海归有间谍”的说法,引发现场骚动。言论迅速在网络发酵,社交媒体上网友对此褒贬不一。
4月24日,胡锡进在微博发文,直指董明珠的言论“明显越线”,认为其将“间谍风险”作为海归群体的集体标签,构成身份歧视,违反《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他指出,董明珠作为格力品牌代言人和公众人物,其言论不仅损害海归群体声誉,也与国家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相悖,应为维护格力形象和政策严肃性公开道歉。4月25日,胡锡进再度发文表示,“看来董明珠不会道歉”,并称其他大型企业未因“间谍风险”拒绝海归,格力此举并非优势。
《新京报》评论称,董明珠的“间谍论”暴露其用人观念落后,源于“根深蒂固的偏见”,是对海归群体的“极大冒犯”。《北京商报》进一步指出,该言论不仅错误且危险,可能加剧海归回流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寒蝉效应”。旅美政论人士唐靖远分析,董明珠的表态或反映当前国际环境恶化下企业对政治风险的规避心态,但“一刀切”做法与全球化人才战略背道而驰。旅澳法学家袁红冰则认为,董明珠言论暗合中共对海归的不信任态度,揭露了政策执行中的歧视性。
社交媒体上,部分网友支持董明珠,认为其出于企业安全考虑,反映直率风格;但更多网友批评其以偏概全,伤害海归群体感情。有网友调侃:“土鳖里就没间谍?”还有人指出,杨振宁、钱学森等海归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董明珠的逻辑“站不住脚”。另有评论称,董明珠言论可能与其近期推行的“董明珠健康家”品牌策略有关,意在迎合国内市场情绪,但适得其反。
董明珠自2012年起执掌格力,带领公司成为全球空调行业领军者,但其强势个人IP也引发争议。近期,格力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被质疑过度绑定个人品牌。2024年前三季度,格力营收1467.22亿元,同比下降5.34%,净利润219.61亿元,同比增长9.3%,但面临美的、海尔竞争压力及海外业务受阻。董明珠多次提及退休计划,并称已选定三四名接班人选,但未明确人选,引发市场对格力未来发展的担忧。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技术竞争白热化,企业对技术安全的担忧上升。然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政策明确鼓励海归回国创新。董明珠的言论被指与政策导向冲突,可能对格力国际化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公众人物,董明珠需更审慎对待涉及社会价值的言论,以免损害企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