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报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脱落调查处置情况

【纬度新闻网】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近日发生瓦片大面积脱落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滁州市联合调查组周五(5月23日)发布通报,披露初步调查结果及处置措施,并表示将深入调查,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据通报,5月19日下午6时30分许,凤阳县鼓楼楼宇(1995年仿建)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幸无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纪检监察、住建、文旅部门及相关行业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全面展开调查。初步核查显示,已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凤阳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停职检查,对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及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予以免职。后续将对涉事单位及相关人员进一步调查,并依法处理。
凤阳鼓楼位于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鼓楼广场,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原楼宇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火灾,1995年在凤阳县政府主导下重建,并形成仿古商业旅游区。2023年2月,因瓦片脱落、檐板损毁及安全隐患,凤阳县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耗资约290万元,于2024年3月竣工验收。然而,仅一年多后,瓦片大面积脱落,引发公众对修缮工程质量及招投标合规性的质疑。
针对质疑,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卢德永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脱落瓦片属于修缮范围内,工程质量问题需专家论证。修缮内容包括更换顶部瓦面、加高二楼栏杆及更换损坏檩条。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无人机巡检已发现楼宇顶部裂缝,第三方检测机构评估后要求施工单位修补,但当时结论为“无整体滑动现象”。
此次修缮的施工方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备受关注。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该公司曾因允许无资质人员挂靠承接古民居修缮工程、违规转包工程等行为被法院认定违法。此外,2015年,该公司在修缮安徽省祁门县“一本堂”古祠堂时,因违规使用液化气喷灯施工引发火灾,导致祠堂严重损毁,引发广泛批评。
关于鼓楼楼宇的文物性质,央视网报道称其为1995年未经批复的“假古董”及违规建筑。对此,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回应称,1994年12月报批,1995年1月获安徽省文物局批准,但未提供相关文件证明。另据澎湃新闻查询,施工方中亚公司具备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但未在国家文物局或安徽省文旅厅数据库中查询到其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招投标合规性引发争议。
国家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局已介入调查,凤阳县政府表示正邀请专家核实事故原因及招投标问题。调查组强调,调查需时间和实证,暂不仓促下结论。目前,鼓楼已封闭维修,开放时间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