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抵达哈萨克斯坦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纬度新闻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周一(6月16日)抵达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此次峰会与正在加拿大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时间重叠,分析人士指出,习近平此行意在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释放对抗西方围堵与制裁的信号。
习近平专机进入哈萨克斯坦领空时,哈方出动三架空军战机护航,总统托卡耶夫率总统办公厅主任达杰拜、副总理兼外长努尔特列乌等高级官员在机场迎接,展现高规格礼遇。哈萨克斯坦儿童在机场用中文和哈萨克语欢呼“您好”,为欢迎仪式增添温馨氛围。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当日下午在阿斯塔纳总统府与托卡耶夫举行会谈,强调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中哈双方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习近平表示,中方愿与哈方共同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上新台阶,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此次峰会将于6月17日举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五国领导人将齐聚一堂。这是继2023年西安首届峰会后,中国与中亚国家元首第二次以实体形式会晤,也是习近平自2020年以来第三次访问哈萨克斯坦,凸显中哈关系的高水平与特殊性。
峰会召开正值G7峰会期间,且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上周刚在华盛顿会见哈萨克斯坦外长,显示出中美在中亚地区的角力。彭博社援引英国政治风险管理机构Prism创始人凯特·马琳森分析,习近平此行旨在确保中国经济应对可能与美国的严重裂痕,特别是在西方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孤立俄罗斯的背景下,中国正通过深化与中亚的合作保护自身经济和供应链。
202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总额达950亿美元,其中中哈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达44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报道,在同期举行的中国—中亚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上,中哈双方签署约60项合作协议,总金额近250亿美元。其中一项框架协议涉及联合勘探伊犁盆地铀矿,并将其纳入两国核能领域中长期合作规划,为中哈能源合作注入新动力。
分析人士指出,中哈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深化合作,不仅有助于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也为中国在面对美国主导的制裁压力时提供战略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