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一场高风险的博弈或深远影响中东局势

卫星图片显示福尔多铀浓缩设施在遭受美国空袭后的状况
2025年6月22日,卫星图片显示福尔多铀浓缩设施在遭受美国空袭后的状况。(图源:美联社)

【纬度新闻网】周日(6月22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关键核设施发动空袭,宣称已“彻底摧毁”伊朗核计划核心能力。此举将美国推向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的前台,使中东局势骤然升级。

伊朗外交部长赛义德·阿拉格希(Seyed Abbas Araghchi)在空袭后发表声明,警告美国此举“将带来持久后果”,并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自卫权条款,强调保留“一切选项”进行反制。据路透社报道,伊朗在数小时内向以色列发射40枚导弹,造成特拉维夫和海法至少86人受伤,显示其报复决心。伊朗可能通过直接攻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利用黎巴嫩真主党或也门胡塞武装等代理力量实施非对称作战,甚至干扰霍尔木兹海峡航运,进一步推高地区紧张局势。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穆罕默德·埃斯拉米(Mohammad Eslami)表示,此次空袭重创伊朗核设施,但未能彻底消除其核能力。并坚称,伊朗核技术基于“本土研发”,无法被外部军事行动摧毁。彭博社分析指出,伊朗可能借此加速秘密核研发,甚至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削弱国际核监督体系。这不仅加剧与美以的对抗,还可能刺激沙特、土耳其等地区国家寻求核能力,引发中东核军备竞赛的幽灵。

美国加入以色列自6月13日起对伊朗的攻势,将双边冲突升级为多方博弈。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警告,此举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直接威胁”,可能导致冲突“迅速失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称赞美军行动“将改变历史”,但其持续空袭伊朗军事目标的行动表明,冲突远未平息。据《纽约时报》报道,伊朗的报复性导弹袭击已造成以色列平民伤亡,双方空战已持续一周,平民生命和地区稳定首当其冲。

《卫报》指出,叙利亚和黎巴嫩因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受损,短期内可能出现局部稳定,但经济和人道主义危机将加剧。叙利亚90%的贫困人口和黎巴嫩的难民社区因燃料和食品价格上涨而雪上加霜。据路透社数据,布伦特原油价格已从冲突前的65美元/桶攀升至77美元/桶,全球能源市场面临进一步冲击。若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30%的海运石油供应将受威胁,油价可能突破100美元/桶,重创全球经济。

以色列及美国共和党议员支持特朗普,视其为阻止伊朗核武的“必要之举”。但民主党众议院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Hakeem Jeffries)批评特朗普“未经国会授权,冒险将美国拖入灾难性战争”。拉美国家如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呼吁通过外交解决,谴责美国违反国际法。古巴总统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Miguel Díaz-Canel)警告,袭击可能将全球拖入危机。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将注意力从乌克兰战事转向中东,暗示美国行动分散了其对俄制裁的资源。中国外交部表示,美方此举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加剧中东紧张局势。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伊朗“保持最大克制”,并与沙特、阿曼等国领导人协调立场,但其外交努力在美以强硬态度下收效甚微。

特朗普宣称空袭是“壮观的军事成功”,旨在兑现竞选承诺即阻止伊朗核武器化。然而,《政治报》(Politico)报道显示,其“美国优先”支持者对此行动态度分裂。部分选民担忧美国卷入另一场中东战争,与特朗普竞选时反对“无休止海外战争”的承诺相悖。副总统JD·万斯试图淡化争议,称行动“精准且有限”,但伊朗的潜在报复可能让特朗普面临更大政治压力。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国务院已开始从以色列撤离公民,显示对冲突升级的担忧。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警告,伊朗可能在未来数月甚至数年对美国目标发动报复性袭击,增加安全隐患。国内批评者认为,特朗普低估了伊朗的韧性,其行动可能刺激伊朗政权为巩固国内支持而采取更激进的报复措施。

特朗普在空袭后呼吁伊朗“选择和平”,但其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的强硬姿态,使外交途径几乎无望。伊朗外长阿拉格希明确表示“目前不考虑外交”,而美以持续军事压力可能迫使伊朗为维护国内合法性采取更激进行动。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2日晚召开紧急会议,但伊朗要求谴责美国的前景渺茫,因美国作为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冲突走向取决于伊朗的战略选择。若选择克制并重返谈判桌,可暂时缓和局势,但可能削弱国内支持;若采取强硬报复,如袭击美军基地或封锁海峡,则可能引发美以更猛烈的打击,甚至动摇伊朗政权稳定性。《经济学人》分析认为,无论何种选择,平民都将是最大受害者,中东和平前景愈发黯淡。

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是一场高风险的战略豪赌,短期内重创伊朗核计划,但长期后果难以预料。中东局势已濒临失控,油价波动、核扩散风险和人道主义危机将考验全球应对能力。特朗普需在军事威慑与外交斡旋间找到平衡,避免美国陷入另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国际社会应推动各方克制,重启基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谈判,以对话化解危机。否则,正如伊朗警告的,“持久后果”将波及全球,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