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官媒发文怒斥“地域黑”,网友褒贬不一

【纬度新闻网】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周一(2月24日)转发作家魏新的文章《有一种现象,叫山东黑子》,针对网络上长期存在的“地域黑”现象进行回应,引发网友广泛争议。文章以幽默而深刻的笔触,剖析了“山东黑子”这一网络现象的成因,并从多个角度为山东正名。
文章说,“有一种天文现象,叫太阳黑子;有一种地理现象,叫山东黑子”。指出“地域黑”本质上是网络流量经济的产物。“说一个地方好,只有本地人点赞;说一个地方不好,点赞的人就多了。”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利用了人们的情绪倾向,尤其是对家乡印象停留在过去的外地人,以及对山东抱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为“黑山东”的主要推动力。然而,真正生活在山东、感受到其美好的人,往往选择沉默。
针对“山东黑子”常见的批评点,文章逐一反驳。例如,对于“葱省”的戏称,作者列举了山东作为全国“菜篮子”和“粮袋子”的实力:章丘大葱、胶州大白菜、潍坊萝卜等名优特产享誉全国,2024年山东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蔬菜产量更是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此外,文中提到山东登海种业董事长李登海半个多世纪的坚持,彰显了山东人的坚韧与担当。
对于“孔孟之道耽误山东发展”的说法,作者斥其为误解,强调“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共识,孔子与孟子皆为理想主义者,而非“官本位”的代表。关于“山东人爱考公考编”的刻板印象,数据则显示,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最多的省市是广东和北京,山东仅排第四。作者幽默调侃:“山东人考得好、学得好、干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摧不动,就黑之。”
文章还提及山东酒桌文化的争议,比如“主陪副陪,鱼头冲谁”。作者承认,外地人初来乍到可能不适应复杂的座位安排和敬酒习俗,但强调这是对客人的尊重与照顾。如今,山东人已不再强制劝酒,“一句‘我吃了头孢’,绝对可以在山东酒桌上滴酒不沾”。至于“鱼头冲谁”的说法,作者认为这不过是过去贫穷年代的习俗遗留,与如今的现实生活早已无关。
在经济与科技层面,文章指出,山东虽无“六小龙”那样的新兴产业明星,却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化工、装备制造产值双双突破万亿。2024年,山东与广东并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数量前三,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9%。此外,“东方航天港”号火箭发射船、“山河号”盾构机等科技成果令人瞩目,展现了山东稳健发展的步伐。
作者最后感慨,山东或许步伐较慢,但更踏实;山东人话少事多,绝非软弱可欺。他呼吁网友正视山东的努力与改变,反问那些一味批评家乡的人是否真诚对待他人,并以“山东黑子眼前的叶子是黄金做的”暗讽其动机不纯。
此文一经发布,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文章说出了山东人的心声,展现了山东的真实风貌;批评者则认为其过于辩护,忽视了山东仍需改进之处;也有网友认为,作者的格局小了,大可不必为了所谓的“地域黑”上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