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突陷三年低谷,市场悲观情绪弥漫
【纬度新闻网】本周,国际油价突然打破了数月来的平静,触及三年低点。如今,交易员们正面临一个难题:这一跌势是否会进一步加深?
近日,彭博社刊文指出,一系列利空因素共同导致了近期原油市场最糟糕的情绪。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出人意料地宣布计划增加供应,当时原油价格在每桶70美元附近交易,这标志着该组织长期以来对高油价的坚定捍卫发生了转变。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继续对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挥舞贸易战大棒,时断时续的关税威胁可能削弱全球原油需求。
地缘政治风险也在普遍降温。俄罗斯自三年多前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首次表示愿意讨论临时停火。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的中国已指示炼油厂减少生产汽油和柴油等主要燃料,这表明长期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
这些因素合力将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短暂推离了自去年9月以来主要在70至85美元区间波动的轨道。投机者们押注油价下滑尚未结束。
市场看空信号加剧
彭博社文章称,对冲基金的交易数据进一步凸显了看跌情绪的加剧。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在截至3月4日的一周内,对冲基金将其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的净多头头寸减少了2266手,至172,576手,接近2010年以来的低点。ICE欧洲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的多头仓位减少了41,583手,为7月以来最大单周减幅。
专注于油市的商品交易顾问公司Cayler Capital在致投资者的信中写道:“特朗普对能源市场的立场很明确:他一方面施压OPEC增产,另一方面在幕后推动俄乌冲突缓和。”该公司负责人布伦特·贝洛特指出,“结果是油市偏向看跌,价格在不确定性中持续下行。”
华尔街的悲观情绪也在升温。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将为70美元,较此前预测下调5美元。高盛集团认为油价有跌破其预期区间70-85美元的风险。摩根大通上周在伦敦能源会议上率先预测油价可能跌至50美元区间,花旗集团则重申其60美元的预期。
中东溢价缩水,中国进口疲软
另一个警示信号来自中东原油市场。在美国对俄罗斯和伊朗原油实施制裁后,中东原油曾是油市最强劲的领域之一,但如今其相对迪拜基准的价格已大幅回落。随着替代受制裁供应的需求减弱,亚洲买家青睐的穆尔班原油对迪拜的溢价也在缩小。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约5%。在美国的制裁压力下,伊朗原油通过小型油轮继续运抵中国港口。RBC资本市场分析师布莱恩·莱森和赫利玛·克罗夫特本周写道:“受制裁的原油流动基本未受影响,初期的供应中断未能持续显著时间。尽管1月的干扰确实对实体市场和采购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自2023年以来,影子供应链一再表现出色。”
与此同时,随着哈萨克斯坦等国增产,轻质原油价格今年持续疲软。哈萨克斯坦本月计划在国内最大油田扩建后增加出口。OPEC+以外的更多供应预计将在年内上线,国际能源署预计,即便没有OPEC+最新举措,市场也将出现供应过剩。
油价下行有限?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因素可能限制油价进一步下跌:
特朗普政府继续威胁对伊朗采取“最大压力”政策,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近期表示,目标是将伊朗的石油出口削减90%以上。美国已暗示计划撤销雪佛龙公司在委内瑞拉开采和销售原油的许可,此举可能使每日20万桶原油退出市场。美国还在准备迫使更多公司停止在委内瑞拉的业务。新一届美国政府较前任更为鹰派的立场下,以色列-哈马斯冲突再度升级的风险隐现。此外,美国能源部长正寻求200亿美元资金回补战略石油储备,这将有效提振需求。
交易员和分析师指出,若油价跌至低位,生产中断可能随之发生。本周,美国明年交货的原油价格一度跌至60美元出头,这一自2023年以来未见的水平开始威胁产量增长。OPEC+也重申,其增产计划可根据市场条件“暂停或逆转”。
宏观经济成关键
黑金投资者公司首席执行官加里·罗斯表示:“唯一能平衡局面的就是对伊朗的最大压力,但特朗普显然希望油价更低。目前看来,最大压力短期内不会发生。”
迄今为止,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影响已导致股市较三周前高点下跌约6%。上月末,美国消费者信心创2021年以来最大跌幅,布伦特原油期货随之暴跌,这是关税对金融市场不稳定影响波及原油的明显迹象。
油价的下一步走势不再仅取决于供应政策。交易员和分析师认为,未来油市可能更关注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原油消费国的宏观经济数据。
法国巴黎银行高级商品策略师阿尔多·斯潘杰表示:“关税对经济增长不利,人们现在担心美国增长放缓。这对看跌者来说是确认信号,而看涨者目前不会轻易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