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留学生蒋雨融致辞引热议,回应“走后门”争议

蒋雨融
蒋雨融

【纬度新闻网】中国留学生蒋雨融(Yurong “Luanna” Jiang)因在5月29日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生发表演讲而走红网络。她以《守护我们的人性》为主题,呼吁倾听彼此意见、寻求共同信念,强调多元化和国际化,赢得现场热烈掌声。然而,演讲后其背景和求学经历引发广泛争议,部分网友质疑其是否通过“关系”入读哈佛。

周一(6月2日)凌晨,疑似蒋雨融本人的社交账号“哈佛蒋雨融Luanna”发文回应争议。她表示,父母早年离婚分居,自己随母亲四处搬家转学,家庭条件并不优越。她自述初中就读于青岛一所条件较差的学校,曾遭受校园霸凌,称“唯一能做的就是去书里寻找答案”。她强调,凭借自身努力考入青岛顶尖高中,随后赴英国威尔士加迪夫完成高中学业,并进入英国华威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哲学,大三转学至美国杜克大学,之后在瑞士信贷工作四年,积攒学费申请哈佛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ID)。

针对“走后门”质疑,蒋雨融澄清其哈佛申请推荐信来自杜克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以及瑞士信贷工作期间的小组长,均可公开查证。她承认中国绿发会曾提供推荐信,但因申请限制仅提交三封,最终未使用父亲所在单位的文件。她强调,哈佛学费全部来自个人工作积蓄,“没有任何后门、没有加分”。

蒋雨融的演讲因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多元化理念,引发部分网友对其背景的讨论。网传其父蒋志明为中国绿发会绿色未来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执行主任,母亲为律所股东,网友质疑其“颠沛流离”人设与英国、美国名校求学经历不符,批评其为“官二代”或“卖惨”。有评论称:“英国留学、杜克大学、瑞士信贷、哈佛,这叫颠沛流离?”也有网友支持其努力,认为不应将其家庭背景与其个人成就混淆。

蒋雨融此前自称是“哈佛校史第一位中国女毕业生代表致辞”,但此说法未获官方证实。她在回应中表示,自己并非有意在公众平台出名,只是希望“站出来为多元化和人性发声”。然而,其回应未能完全平息争议,部分网友继续质疑其演讲内容空洞,疑似呼应官方宣传口径。

5月31日,蒋雨融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背景中两名男子发生争执被镜头捕捉,意外成为网络话题。她表示,演讲旨在传递“人类兴衰与共”的信念,呼吁超越分歧看到共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