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重组计划受阻,与微软谈判陷入僵局

【纬度新闻网】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正加速推进业务重组,计划将其营利部门转型为由非营利母公司监管的公共利益公司,以确保对400亿美元融资(由软银领投)的一部分掌控并获得收入分配的更大自主权。然而,据《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报道,OpenAI的最大投资伙伴微软成为重组的最大障碍,双方谈判陷入紧张僵局。
OpenAI需在年底前达成协议,否则可能失去一半融资。微软自2019年起向OpenAI投资,2023年追加100亿美元,获得OpenAI营利部门的重大股权、Azure平台上OpenAI应用程序接口(API)和模型的独家使用权、收入分成协议以及至2030年的知识产权访问权。微软2024财年智能云业务(包括AI云服务)收入达1050亿美元,占其总收入2450亿美元的近半,凸显与OpenAI合作的巨大收益。
然而,OpenAI希望摆脱微软协议中部分“苛刻”条款,包括阻止微软获取其30亿美元收购的AI编码工具Windsurf技术,并重新商定微软在新结构中的股权比例。《金融时报》称,微软曾提出放弃股权以换取未来技术访问权,但周三报道指微软可能完全退出谈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称:“我们拥有长期、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已推出令人惊叹的AI工具。谈判仍在进行,我们乐观期待未来多年继续合作。”
OpenAI的非营利母公司始于2015年,旨在“以最有益于人类的方式推进数字智能”。2019年,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创建营利子公司以吸引外部风险资本,但保持非营利董事会的控制权,微软未获董事会席位或投票权。OpenAI原计划完全转为营利企业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但面临两大法律障碍:非营利组织出售资产需获得公平市场价值(OpenAI最新估值3000亿美元),否则可能面临州检察官的法律挑战;此外,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已提起诉讼,反对OpenAI转为营利企业,该案已定于开庭审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教授吉尔·霍维茨(Jill Horwitz)表示,微软的谈判影响力取决于其与OpenAI的合同细节,而非营利组织有责任确保决策符合其公益宗旨。微软已调整部分协议,例如在OpenAI与甲骨文(Oracle)和软银启动“星际之门”数据中心项目后,放弃Azure的独家使用权,但保留云服务的优先权。
OpenAI重组计划的成败不仅关乎其融资前景,还可能影响全球AI行业的竞争格局。若谈判破裂,OpenAI或考虑请求反垄断监管机构介入,调查与微软协议中的潜在竞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