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西方对俄船只的指控是为了抑制海上石油出口
俄罗斯周四(1月16日)指责北约和西方国家对莫斯科提出“毫无证据”的指控,指控俄罗斯船只涉嫌破坏海底电缆,以抑制俄罗斯海上石油出口。
俄罗斯周四(1月16日)指责北约和西方国家对莫斯科提出“毫无证据”的指控,指控俄罗斯船只涉嫌破坏海底电缆,以抑制俄罗斯海上石油出口。
俄罗斯航空监管机构Rosaviatsia表示,俄罗斯圣彼得堡普尔科沃机场自周六(1月4日)早上7:45起暂停航班进出,以确保民用飞机的安全。
一艘与俄罗斯有关联的油轮因涉嫌破坏波罗的海海底电缆,被芬兰当局扣押并拖入港口进行调查。据悉,该船可能配备间谍设备,用于监控北约的海上和航空活动,引发国际关注。
针对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指控挪威船只拒绝援助地中海遇险的俄罗斯货船船员,挪威船运公司Bulkship Management AS于周五(12月27日)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并提供证据支持其行为符合法律和人道主义标准。
圣诞节当天,芬兰扣押了一艘疑似破坏波罗的海海底电缆的克里姆林宫关联船只。欧盟对此强烈谴责,并表示将提议对俄罗斯采取更多制裁措施。
中国外交部周四(11月28日)回应有关“伊鹏3号”事件,称同相关方的沟通协调工作正在推进中。
据《欧亚日报》和《Defence24》报道,11月18日晚上,丹麦海军在丹麦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出口附近登船并扣押了中国散货船YiPeng3号。当局怀疑这艘船只与切断连接芬兰和瑞典与中欧的两条海底互联网电缆有关。
德国与芬兰周一(11月18日)宣布联合展开调查,针对连接两国的海底通信电缆被切断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并警告在俄乌局势紧张的背景下,欧洲面临“混合战争”威胁。
欧盟外长周一(11月18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警告中国若被证实生产用于俄罗斯对乌战争的军用无人机,将面临“后果”。
波兰政府周一(11月18日)表示,波兰政府已与国内公司签署了意向书,生产弹药所需的硝化纤维素和多基火药。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4年11月8日起对斯洛伐克、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以色列国防军(IDF)在周三晚间针对贝鲁特南部的真主党指挥部实施空袭后,真主党的继任领导人哈希姆·萨菲丁(Hashem Safieddine)失联,至今未与组织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