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扣押涉嫌破坏波罗的海电缆的船只

埃维卡·西利尼亚(Evika Siliņa)
拉脱维亚总理埃维卡·西利尼亚(Evika Siliņa)

【纬度新闻网】瑞典周日(1月26日)宣布扣押一艘涉嫌破坏波罗的海水下光缆的船只。这条光缆连接瑞典与拉脱维亚,事件已引发各国对波罗的海安全局势的广泛关注。

瑞典检察机关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就此事件展开“严重破坏罪”调查,并扣押了一艘涉嫌破坏光缆的船只。拉脱维亚海军此前已确认“嫌疑船只”——名为Michalis San的船只,以及另两艘相关船只靠近事发地点。多家海事追踪网站显示,Michalis San正驶向俄罗斯。

拉脱维亚海军司令马里斯·波伦茨(Maris Polencs)表示,拉脱维亚海军每日在波罗的海执行24小时巡逻任务,在得知损坏消息后迅速派遣军舰前往现场展开调查。

拉脱维亚总理埃维卡·西利尼亚(Evika Silina)称,已第一时间将事件通报瑞典方面,并确认双方正密切合作应对此次事件。瑞典总理乌尔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在社交媒体X上证实,他当天与西莉娜保持联系。

“有信息显示,至少一条连接瑞典与拉脱维亚的光缆在波罗的海受到损坏。该光缆由拉脱维亚公司拥有,”克里斯特松表示。他进一步指出,瑞典、拉脱维亚和北约正在紧密合作处理这一问题。

此次光缆破坏事件发生之际,波罗的海各国正努力加强防御,因近年来类似的水下基础设施破坏事件频发。有专家和政治人士将这一系列事件归因于俄罗斯,认为其可能正在对西方发动“混合战争”。

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里·西比加(Andriy Sybiga)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瑞典-拉脱维亚水下光缆损坏是近期一系列影响欧盟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性事件之一。”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波罗的海区域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此次光缆事件进一步突显了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并促使相关国家在海域安全方面加强合作与协调。

当前,瑞典和拉脱维亚正全力展开调查,未来还可能公布更多细节以厘清光缆破坏的具体原因及责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