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巴西扩张引发争议,业界呼吁提高关税保护本地就业

运载了73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的比亚迪“深圳号”运输船抵达巴西伊塔雅伊港
2025年5月29日,运载了73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的比亚迪“深圳号”运输船抵达巴西伊塔雅伊港。(图源:比亚迪)

【纬度新闻网】据路透社报道,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于上月末完成首航,载着相当于20个足球场大小的车辆停靠巴西伊塔雅伊港。然而,这艘由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BYD)运营的货船并未受到所有人的欢迎。巴西汽车行业和劳工领袖担忧,中国车企的涌入将冲击本地汽车生产并威胁就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生产商,比亚迪正通过不断扩大的货运船队加速海外扩张,巴西成为其首要目标。据路透社分析,今年5月底的船运是比亚迪第四次向巴西运送车辆,总计约2.2万辆车。2025年,中国制造的汽车进口量预计增长近40%,达到约20万辆,占巴西轻型车注册总量的8%。

报道称,巴西汽车市场位居全球第六,长期以来由大众、通用和Stellantis等车企主导本地生产。比亚迪凭借价格相对低廉的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巴西绿色汽车市场尚处起步阶段时迅速抢占市场。然而,巴西汽车协会(ANFAVEA)和劳工团体批评中国车企利用巴西较低的临时关税壁垒扩大出口,而非投资本地工厂创造就业机会。他们正游说政府提前一年将电动车进口关税从10%提高至35%,以保护本地产业。

“全球许多国家已对中国的汽车设限,但巴西尚未跟进,中国抓住了这个机会。”巴西工业联盟(IndustriALL Brasil)主席、梅赛德斯-奔驰工人阿罗阿尔多·达席尔瓦表示。

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扩张正值国内产能过剩,过去五年出口激增,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巴西因其庞大的市场和支持电动车销售的政策成为中国车企的理想目标。然而,欧洲45.3%的关税和美国超过100%的关税及软件禁令限制了中国车企在其他市场的增长。

巴西自2015年起取消电动车关税以推动绿色出行,但去年重新引入10%的关税,计划至2026年逐步升至35%。巴西发展和工业部表示,正考虑ANFAVEA等提出的加速提高关税的请求,以平衡本地制造业的发展。

比亚迪还利用巴西政策,允许在2025年7月前免税进口价值1.69亿美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2.26亿美元的纯电动车。分析人士指出,这激励了车企在免税配额到期前集中进口。

2023年,比亚迪计划收购巴伊亚州一座前福特工厂引发政府欢迎,被视为创造就业和推动绿色转型的机遇。然而,因建筑工地劳工问题调查,该工厂的全面投产时间推迟至2026年12月。另一中国车企长城汽车(GWM)原计划在原梅赛德斯-奔驰工厂生产,也推迟了一年多,预计今年启动。

ANFAVEA主席伊戈尔·卡尔维特表示:“我们欢迎新品牌在巴西生产,促进零部件产业和就业。但过量进口导致本地生产投资减少,这令人担忧。”达席尔瓦补充,比亚迪工厂尚未与本地供应商建立联系,质疑其对本地经济的实际贡献。

在卢拉总统的劳工党政府努力振兴工业经济并恢复绿色声誉之际,巴西将在今年11月主办COP30全球气候峰会。电动车销售虽依赖中国进口(占80%以上),但巴西拥有丰富的锂等电池原料资源。然而,电动车零部件生产基础设施尚未成熟。长城汽车巴西政府关系主任里卡多·巴斯托斯表示,其工厂将于7月开始生产哈弗H6 SUV,并与约100家本地供应商洽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