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西方对俄船只的指控是为了抑制海上石油出口
俄罗斯周四(1月16日)指责北约和西方国家对莫斯科提出“毫无证据”的指控,指控俄罗斯船只涉嫌破坏海底电缆,以抑制俄罗斯海上石油出口。
俄罗斯周四(1月16日)指责北约和西方国家对莫斯科提出“毫无证据”的指控,指控俄罗斯船只涉嫌破坏海底电缆,以抑制俄罗斯海上石油出口。
一艘与俄罗斯有关联的油轮因涉嫌破坏波罗的海海底电缆,被芬兰当局扣押并拖入港口进行调查。据悉,该船可能配备间谍设备,用于监控北约的海上和航空活动,引发国际关注。
针对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指控挪威船只拒绝援助地中海遇险的俄罗斯货船船员,挪威船运公司Bulkship Management AS于周五(12月27日)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并提供证据支持其行为符合法律和人道主义标准。
圣诞节当天,芬兰扣押了一艘疑似破坏波罗的海海底电缆的克里姆林宫关联船只。欧盟对此强烈谴责,并表示将提议对俄罗斯采取更多制裁措施。
周四(12月5日),在马耳他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就乌克兰问题间接交锋。
中国官方通报,将从下周六(11月30日)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九个国家实行免签政策。
据《欧亚日报》和《Defence24》报道,11月18日晚上,丹麦海军在丹麦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出口附近登船并扣押了中国散货船YiPeng3号。当局怀疑这艘船只与切断连接芬兰和瑞典与中欧的两条海底互联网电缆有关。
英国政府周四(11月7日)表示,英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56项新制裁,这是自2023年5月以来对俄罗斯实施的最大规模制裁方案,其中包括10家位于中国的实体为俄罗斯军方供应机械和零部件。
欧盟下任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周二(10月22日)向欧洲议会表示,欧盟必须优先加强安全,警告俄罗斯及“部分中国”正在利用欧洲的开放社会,这对欧洲构成了潜在威胁。
北约成员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与波兰将共同寻求欧盟资助,建设一条包含掩体、屏障、分配线路及军事仓库的防御网络,沿其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的边境线展开。
去年10月,一艘悬挂香港国旗的中国船只“纽纽北极熊”号在波罗的海发生事故,导致连接爱沙尼亚和芬兰之间的一条重要天然气管道受损。中国当局将这一事件归因于当时的强烈风暴,强调这是一场意外。
波罗的海三国的电网运营商周二(7月16日)正式通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他们将退出 2001 年达成的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将连接到莫斯科控制的电力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