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定美国商品关税豁免“白名单”,低调缓解贸易战影响

【纬度新闻网】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已制定一份免于征收125%关税的美国商品“白名单”,并正悄然通知相关企业。此举旨在减轻与美国贸易战对经济的冲击,同时维持公开对抗姿态。此前,中国已对部分药品、微芯片和航空发动机等产品实施关税豁免,但“白名单”的存在此前未被报道。

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政府通过非公开方式联系企业,告知其产品是否列入免税清单,以在公开宣称“奉陪到底”的同时,私下采取务实措施应对美国145%的关税压力。目前尚不清楚“白名单”包含的具体产品种类和数量,相关信息未公开披露。

一位在华销售美国药品的药企人士透露,其公司周一接到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的通知,获悉“白名单”存在。该公司此前曾游说政府豁免关税,因其部分产品依赖美国技术。“我们仍有许多技术需要从美国进口,”该人士表示。另一位知情人士称,部分企业被要求私下联系政府,询问其进口产品是否符合豁免条件。

据路透社周二报道,中国已取消对美国乙烷进口的125%关税,纳入“白名单”。中国是美国乙烷出口的最大市场,2024年占其出口近一半。由于美国是乙烷的唯一供应商,中国主要乙烷加工企业此前已向政府申请关税豁免。此前,部分医药、航空航天和半导体产品也获关税豁免,显示“白名单”范围正在扩大。

为评估贸易战影响,中国政府正通过调研收集企业反馈。在中国东部某城市,政府近期与外国商界团体会面,要求其报告关税紧张局势引发的“关键问题”,以评估具体案例,但会议地点未公开。

此外,福建省厦门市政府于周日向纺织和半导体企业发送问卷,调查其与美国的贸易产品及中美关税对其业务的影响。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和电子制造基地,此举反映出政府对关税战对关键产业的关注。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表示,他认为与中国的贸易协议“即将来临”,但强调必须是“公平的协议”。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尚未对此置评。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通过“白名单”等低调措施缓解贸易战压力,显示出在强硬表态背后寻求经济稳定的务实态度。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内部也在调整关税政策,如放宽对汽车行业的关税限制,显示双方在贸易战中的博弈趋于复杂。

自2025年4月初美国对华商品加征145%关税以来,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随即对美商品征收125%报复性关税。在此背景下,中国通过豁免关键商品关税、开展企业调研等措施,力求减少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同时为可能的谈判保留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白名单”政策为依赖美国技术或原材料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喘息机会,但其非公开性质也反映出中国在贸易战中的谨慎平衡策略。未来,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将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